中国体育传统媒体大反思-搜狐体育它经历了百花争鸣,纷立门户的虚假繁荣,经过三强鼎立的角斗走进了两极对立的冷战年代,但是明天他将何去何从?
近5年来,死去的体育报纸、杂志实在是太多了,《体育时报》、《体育观察》、《体育天地》、《体育参考》、《现代体育报》、《体育信使报》、《体育生活报》……
只可惜,体育报纸同任何一项产品一样,叫好并不一定叫座。贾章轲的电影都说拍得不错,但又几人捧场?或许,这样的类比似乎不太合适
有人死了,也有人生下来了。竞争到最后,可能会出现《体坛》、《足球》两强对抗的局面,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如肯德其与麦当劳。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家独秀的局面,但起码二十年内,很难设想中国会没有体育报纸——毕竟,开放度最高的体育报纸,仍是某些民众情绪发泄的最佳渠道……『
-------------------------------------------------
该报创刊于2002年3月4日,当时正值传媒投资,2002年9月28日,《21世纪体育报道》被川报集团宣布无限期停刊,这份曾经声称要成为“中国最犀利的体育报纸”,在存活了不到210天便夭折。作为内部人事制度完全与市场化接轨的报纸。所以,它的夭折值得业界思考 …[全文][寄语]
南体总像在贩卖什么理念,很难说这种理念是不是小资情调。龚晓跃说南体错在“做资讯供应商”而不是“观点的供应商和生活方式的供应商”,个人认为,这是他依然没有从自我欣赏中走出来。
应该说,南体作资讯供应商是不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格的。这就像前苏联输出和美国人输出一样,他们的本意或许是好的,但是你要看看你们输出的受众是不是接受……『
球报的长期内部斗争是公开的秘密,派别之争从上一级的报社延伸过来,于是,球报领导层频繁变化,办报风格也难以稳定。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才的持续流失。
其实,球报并不缺乏有才气的记者和编辑,可惜的是他们很难持续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纷纷落荒而逃。
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为了扩张而扩张,他们以为只要报纸卖到的地方,那个地方的钞票就会滚滚而来。而实际上显然不是这样,毕竟,体育报纸只是一张休闲娱乐的纸,从必要性来说,它甚至不如手纸。
21世纪体育报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他们完全没有根据地的概念,这一点像李自成。没有根据地的坏处是,一旦扩张失败,立即就会无法生存
2002年创刊,在已经过去的3个年份中一直保持赢利,而且每年的数字都有上升。“今年可能要困难一些,利润会有一些回落,但是我认为我们的报纸生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主要是如何抓住时机,进行大的发展。”何斌说。目前,《东方体育日报》在上海有很不错的销量,在中超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海的三支球队也给了体育报纸生存的空间…[全文][寄语]
依托《新华日报》而生,同时具备了江苏省体育局的背景,并联合新华报业集团和数家上市公司投资,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今年8月8日上市之初,就喊出了要和《体坛周报》和《足球》分庭抗礼的口号主编陈建军说:“我们创刊,第一个契机就是今年南京十运会,明年德国世界杯,然后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全文][寄语]
体坛周报1988年7月1日创刊,历经17年的发展,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具市场化、专业化特色的综合性体育类报纸。体坛周报为每周三刊(逢周一、三、五出版),四开二十四版,周发行量一直稳定在400万份以上。已在全国30个有影响的大中城市设有分印点。在日本东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华人较集中的城市,也都有通过空运方式销售的体坛周报。
报正式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报道足球的全国性报纸。是中国发行量较大、报道最权威的体育报。现在,《足球》报在欧洲、亚洲、美洲及中国各大城市设有自己的驻站记者,特约记者网络更是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号称《足球》报是中国第一足球专业媒体。2004年更名《足球-劲体育》立志办成一份综合性体育报纸。
体育传媒“高发行量不一定会得到高额的广告回报”的特性决定了其发行价格要高于其他类报纸许多。 依靠发行,使争抢读者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行空间会越来越小,这从客观上又给体育传媒增加了经营的压力。业内统计分析,发行不超过10万的全国性体育报纸,是很难维持的。发行与广告形成矛盾,形成解不开的恶性循环。
据记者了解,体育产业化成熟的美国,体育媒体总收入的1/2以上是来自于广告、赞助及品牌特许等多元化经营的收入。那么,在中国,还不够成熟的体育产业不足以支撑体育传媒的经营,中国的体育传媒要想生存又必须寻求独特的道路。
要说中国有没有不依靠广告,但是活得很好的报纸。有,《体坛周报》。《体坛周报》可能不是靠发行赢利最大的报纸,但是,《体坛周报》肯定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
在报业经济之中,发行赢利是一种极不稳定、极其脆弱的模式。而对《体坛周报》和同《体坛周报》的赢利模式相仿的其他体育类报纸来说,利用发行赢利的理由,是极其不充分的,体育类报纸之间现在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了,但是,这种竞争还处在一个相对低级的内容竞争的阶段。这种依靠发行一个点赢利的生存方式,犹如期间的农民只需种地,不去养猪,时期的农民如此做,很辛酸,那是害的,但是《体坛周报》等体育类报纸不想办法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权威性折算成现钞,没谁同情它,只能怪他们自己了。
但是,如果生存环境恶化了,发行赢利的模式吃不开了,《体坛周报》如何去面对呢?如果现在有一份对报业经营比较熟稔的报纸,进入体育类报纸的竞争阵营(最简单的就是低价策略,海量信息策略和广告补偿策略),《体坛周报》怎么办?如果国外的《队报》、《马洛卡》进入中国办一个中文版,《体坛周报》怎么办?『评论』
体育本来是面向特殊兴趣人群的,除了专业体育传媒外,还有所有的日报都有体育版面。如果你也做大众化体育报纸我也做,那么就导致资讯重合,作为报纸,从内容传播和电视比不具备形象优势,和网络比不具备速度优势,所以,体育传媒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365wm完美体育。在中国大众化的体育传媒最多一两家是比较正常的,其他只能是陪太子读书,因为市场份额就是这么大。因此体育传媒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风。体育类报纸太多,太杂乱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找到自身的位置,也成为困扰传媒人的最大难题,然而,在《南方体育》还没有退出之前,仍然有一份名叫《扬子体育报》的报纸“勇敢”问世。那么《南方体育》之后,还会有人退出吗? 『
娱乐化的体育新闻让受众眼前为之一亮,吸引了许多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群,媒体的受众数量大增。但是如何娱乐化,却是媒体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今年夏天的韩日世界杯报道中,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很严重,个别媒体甚至专走“下三路路线”,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化”。以“卖点”老换取受众的做法,往往得不偿失,这个办报理念和风格,在自己的大炒特炒下,变得一文不值。『评论』
各媒体互相挖墙脚,互相拆台,恶意抬高工资,甚至买断采访源。在市场活跃的时候,大家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了恶性竞争上,而没有进行良性的积累。牛市的时候,大家拿着高工资在那儿斗富,当熊市到来时,之前的恶性消耗让大家的抗击打能力都很差。刚开始战斗的时候,都紧扣手中枪,一通扫射,现在没了,自然经不起别人轻轻一枪,倒掉也是必然的结果。『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