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官方网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体育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大栅门,今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是时期全国最大的体育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场。
中央体育场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足球场、跑马场等,占地1000亩,造价达140余万元,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运动场。
1930年(十九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后,国民政府以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智育,尤为重要,决议要在南京建造中央体育场,作为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并指定以中山陵园界内灵谷寺南部一土地为体育场场址。2006年,南京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中央体育场田径场现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场。
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由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利源建筑公司承造。至8月底,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采用中国传统纹样装饰,进出口主看台都采用中国式牌楼建筑风格,并于1933年顺利承办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体育场兴建之前,这是一片荒芜之地,地面崎岖不平,民坟荒冢比比皆是。1930年5月,全运会筹委会会同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及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对全运会场址进行测量,并招标迁移了地面上的坟冢。全部土方工程由新记公司承包,耗资5.64万元。同时,筹委会延请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杨廷宝等建筑师设计绘图。9月,建筑图样绘制完毕。
中央体育场充分利用四周高、中间平旷的地势,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建设,各项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育场分为田径赛场、游泳池、棒球场、篮球场(与排球场合用)、国术场和网球场六个部分完美体育官方网站,另外还有跑马场、足球场等。各场皆有看台,总共可容观众六万余人,当时堪称“远东第一”。
2002年,中央体育场游泳池被拆除,后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室内游泳馆。2003年,中央体育场篮球场被拆除,后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室内网球馆。而棒球场由于长时间被民居湮没,直到2007年才被大众发现其仅存的两座牌坊。2006年,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只有田径场和国术场保存比较完好。
1933年10月10日,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在中央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央体育场建成后举办的首次运动会。 各省市选派的运动员超过2697人,一时盛况空前。在这次运动会上,运动员共打破21项田径、4项游泳全国纪录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东北运动员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1的优异成绩创造了100米和200米两项短跑全国最好纪录,而这两项纪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打破。
西门楼。中央体育场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蓝图。杨廷宝 1927年毕业回国,他应邀加入中国最大的民办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只有27岁的他,在当年设计出了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京奉铁路沈阳站。在当时被西方垄断的建筑市场,几乎是没有中国人设计的建筑。杨廷宝从此名声大噪,成为和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人称“南杨北梁”。
场地南北对称设两根旗杆,用于悬挂国旗。底座为混凝土结构,呈八角形,高8英尺(2.44米)。原旗杆系圆木制成,铜顶,总高65英尺(19.81米);15米处设有木斗,斗内装有灯光,以备照明。修复后保留原有底座,旗杆改为为钢质材料,高度11.18米。
从赛场外部看,门楼下面有三个大小相同的拱形门,门高5.5米;从赛场内部看,门楼下部只有一个长方形的门;在内外门之间,是一个长15.2米、宽12.2米的大穿堂,其左右建有办公室、裁判员休息室和新闻记者休息室。在东、西、南三面看台之下,建有运动员宿舍及浴室、厕所等,可容2700人居住。惟独北面看台利用天然地势依山而建。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田径赛场。
篮球场主要入口牌坊。篮球场位于中央体育场中轴线的北侧,与国术场对称。平面呈长八角形,利用原有地势挖成盆形,盆底作为球场场地中央用光滑木板铺成,四周顺着升起的地势筑成水泥看台,可容观众五千余人。 牌坊里面白色的建筑为2000年后建的室内网球馆,外墙镶有斩假石仿古栏杆和花岗石雕花石刻,将观众出口的九座牌坊有机相连。
平台之下为运动员入场通道,两侧为运动员室及厕所等。入场口挂有记分牌。在篮球场的看台之上,为 八角形的环场通道,通道除南面外,每一边都建有一二座单开间牌坊,作为观众疏散口标志。在篮球场外还建有 六座正方形的售票亭。
国术场位于中央体育场中轴线南侧,篮球场的正南面,平面呈正八角形,使四周视距相等,最远视距离18.2 米,满足国术比赛适宜近距离观看的要求。整个场地形似一个盆地,场上铺满黄土。正门朝北,迎着正门拾级而 上,有一座牌坊与篮球场相呼应。经牌坊达大平台,平台上陈列着各种武术器械,平台下建有办公室,运动员更 衣室和厕所等。牌坊为三开间,造型与篮球场的牌坊相同。“国术场”为于右任书写。
南京体育学院在这里培养了18位奥运冠军:栾菊杰、林莉、葛菲、顾俊、张军、黄旭、李菊、阎森、陈玘、陈若琳、陆春龙、仲满、骆晓娟、许安琪、蔡振华、孙晋芳、孙志安、蔡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