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体育名词解释体育名词解释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4.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5.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6.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7.动作力量: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9.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10.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11.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12.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1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15.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16.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17.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18.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19.身体素质:通常把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20.速度素质:是指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21.反应速度:是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2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23.位移速度:在周期性运动中往往以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或通过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24.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疼、动作迟缓]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极点。25.第二次呼吸:出现极点后,如果运动者不停止运动,而是靠意志和毅力坚持下去,同时稍放慢动作速度,有意识地呼吸,过不久就会度过一难关,难受的感觉减轻或着消失,呼吸又变得轻松自如而有节奏,运动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26.疲劳:机体不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27.运动效果:是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变化及良好反应。28.最大摄氧量:当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每分摄氧量达到最高水平。29.氧债:在进行剧烈运动的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取决于物质的无氧分解,造成体内的氧亏负。30.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31.语言法: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32.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33.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34.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35.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36.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37.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38.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39.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40.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4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判断70、一般说来,定义良好的问题较易解决;而定义不良的问题较难解决.(V)71、“集体大脑”指一个新的设想可能由几个乃至更多人集中站到一起形成(X)72、多功能三角尺的开发属于希望点列举法(V)73、法拉第对“电力”“磁力”关系的研究属“移植法”(X)74、兴趣定由内外、直接、间接四个因素构成的。(X)75、人本心理与家加涅认为,要提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系人的需要,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动机的实质。(X)76、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兴趣及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受到各种强化。(X)77、道德和品德是两个相同的概念。(X)改为:品德与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78、品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X)改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他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7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V)80、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价值标准所支配。(X)81、要是学生将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道德知识(X)82、加涅将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5类。(X)83、学习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育的起点。(X)84、教学支架是从绘画的画架引申而来的。(X)85、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是普莱西。(X) 86、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述而》。(V) 87、是非题是要求学生对一则陈述的命题给予是非判断的一种试题形成(V) 88、观察评价常采用行为检查单和轶事记录等方式进行(X) 89、档案袋是档案评价的重要依据(V) 90、根据评价中所使用的测验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测验分为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 师自编测验 (X) 91、测验是评价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不等于评价(X) 92、课堂教学监控系统的特性是施于未发、被控为主和个体单独的过程(X) 93、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在结构上包括3 项基本内容:价值取向要素构成和课堂教 学的监控设 备。(V) 94、满足课堂教学监控心理要求的策略有紧张的教学较少的参与机会和教师一般 的教学艺 术。(X) 95完美体育、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X) 改为:道德认识 96、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V) 97、 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X)改为:桑代克。 98、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X)改为:观察学 习 99、 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X)改为:逆推法。 100、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错) 历年考题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 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 学校教育制度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 年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A.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 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 “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D.核心成分 A.IQ=M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