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365WM SPORTS!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86 2300 885641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365WM SPORTS

咨询热线:

+86 2300 885641

06228800988

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08 02:43:57人气:

  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教育部、铁道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全国总工会于2004年联合发起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而找出制约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发展的问题,针对今后的发展,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理论咨询,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研究方法上侧重对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运用交互分类、平均数、百分比、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统计制图等数理统计方法,同时进行了文献研究,采用了归纳、概括、比较、分析等逻辑方法,对中国体育场地的数量和面积、项目特征、位置分布、隶属关系、行业归属以及投资融资体系、法律法规建设、经营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指标做了历史的追述和现状的探讨,研究了体育场地发展的若干规律性问题。

  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场地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文化特色、工业化和城市化、教育等社会因素,以及人口特征、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缩影。具体表现在体育场地建设速度和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体育场地建设的构架与格局主要取决于政府和民众的体育价值取向;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资源的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体育场地建设的基本动力;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造成体育场地发生突变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可以加速体育场地的发展;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低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体育运动十分落后,遗留下来的体育场地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质量很低。到1949年,全国只有4982个体育场地。

  建国初期,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了第一个,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以国家预算方式进行体育基本建设投资,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和训练场地。各个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医院等单位积极建设各类供群众锻炼的体育设施。一批大型体育设施也兴建起来,标志性的建筑是50年代的北京体育馆、北京工育场,60年代的北京工育馆和70年代的首都体育馆等。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期间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我国体育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体育场地建设的速度减缓,甚至停滞下来,一些建成的体育场馆变成了集会的主要场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颁布,体育场地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国际标准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许多城市涌现出来,学校体育场地成倍增加,一向被忽视的社区体育场地也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量民营的体育企业也为体育场地建设贡献了力量。

  全国共有体育场地数量812118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数量为 515312个,占总数量的63%,非标准体育场地数量296806个,占总数量的37%,其中被占用的体育场地数量303个,标准体育场地数量是非标准体育场地数量的1.74倍。

  我国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约2.25亿平方米,总场地面积约为1.32亿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0.75亿平方米。其中,标准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11 亿平方米,非标准体育场地面积约为0.21亿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将近是建筑面积的2倍,平均占地面积是平均场地面积的0.6倍,这些数据可以初步推断出全国室内体育场地所占比例较小,而室外体育场地所占比例较大,特定范围内体育场地的容积率不高,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体育场地建设的特征,从总体上说明我国体育场地的品质有待提高。

  体育场地项目类型上,近十年来,我国一些进入体育产业的运动项目发展起来,如保龄球馆(房)有1590个,台球房7067个,滑雪场100个,高尔夫球场162个。这些运动项目场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已经有了一个消费群体,体育市场正在缓慢发育。总体来说,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的体育场馆仍然保持自己的优势,而一些普及程度较低运动项目场馆数量偏少。我国正在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的极限运动、时尚体育和休闲体育项目,虽然目前各种场馆的数量甚微,但是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商业性质,大众传媒对其关注度不断提高,其发展速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影响范围也将持续扩大。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方面,财政拨款总额为661亿元,单位自筹为1031亿元,社会捐赠为45.6亿元,体育彩票公积金为24.8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助两项加起来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4.19%。在各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中,“单位自筹”投资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全部投资的50%以上。

  各行业系统的体育场地方面,体育系统和高等院校的标准体育场地的面积占绝对优势。这是因为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训练和比赛,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作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基地,近年来也逐步成为承办体育比赛的主战场之一。中小学次之,其他系统非标准体育场地占的比重要大些。显现出体育活动的正规化程度越高,越倾向竞技体育运动,其标准体育场地比例越大。

  隶属关系上,隶属于县级的体育场地最多,共有68890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将近85%,地市级占9.23%,省市自治区级占4.79%,隶属于中央的体育场地数量最少,只占全国体育场地在总数的1.2%。

  经济成分方面,中国的79.38%的体育场地属于国有经济,15.49%属于集体经济,国内私有经济形式只占4.30%,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所占的比例不到0.37%。这4.67%私有经济成分应当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体育场地建设方面还应继续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介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场地的位置分布方面,分布在校园的体育场地占有绝对的优势,所占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将近70%,这与各行业系统的所拥有的体育场地是一致的。虽然我国单位所有制在改革开放时代受到极大的冲击,但体育场地的不可移动性使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的比例还保留有一定的优势,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将近 10%,但使用的程度已大大下降。城市社区是现代城市化管理的集成单位,在大力倡导新型社区,丰富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凝聚力的政策导向下,体育场地建设与发展有了初步的发展,所拥有的体育场地已达到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这还远不能满足居民在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因此中国的社区体育必须得到辖区内机关、厂矿、部队的支持,这是中国社区体育有别于发达国家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

  体育场地的区域发展方面,体育场地数量最多的是东部地区,体育场地总数为31589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为38.90%;其次是西部地区,体育场地总数为261739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为32.23%,仅次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虽不发达,但土地资源丰富,开发体育场地代价较小,可能是西部体育场地较多的一个原因;再次是中部地区体育场地总数为163555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为20.14%,中部地区人口高度密集,城乡居民的体育需求也相应强烈,这是中部地区体育场地得以迅速增加的原因所在;出乎人们意外的是东北地区,东三省体育场地数量最少,只有70934个,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比例为11.40%。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地区分布不平衡是一个客观现实。这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体育场地的个数、场地占地面积与地区的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关系十分密切,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最高的东部地区,其体育场地的人均拥有数量和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均排在首位,东北地区体育场地的落后状态与各项经济指标的落后完全一致。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入力度,加快东北地区体育场地的建设,以改善中国体育场地的区域结构,充分挖掘不同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特色,这对于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考虑多样化体育需求是非常有益的。

  体育场地的经营和管理方面,全国95%以上的体育场地都是公益性的,在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形势下,体育场地作为物质基础,市场化程度还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这对体育休闲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来说还是一个阻力。

  经营效果方面,我国96.6%以上的体育场地没有任何收入,即使部分体育场地有经营收入,也非常有限,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2.8%,10万元~50万元的只有0.5%,50万元以上的仅占0.1%,总体来说入不敷出,这说明我国的体育场地在经营方面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开放情况方面,我国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情况不能尽如人意:有58.76%的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14.46%的体育场地部分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不到26.78%,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场地的使用和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场地利用率方面,体育场地的活动人员每周有1万人次的占场地总数的2.1%,5001~10000人次的占7.1%,2501~5000人次的占 11.4%,501~2500人次的占32.2%,500人次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占53.2%。如果将上述指标中的“每周人次”折合成“每天人次”的话,那么,多数体育场地每天只有几十人次在活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体育场地的利用率较低,相当多的体育场馆距离居民群众较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居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是就近、就便的,这为我国制定体育场地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

  观众席位方面,91.5%以上的体育场地无观众席位,非标准体育场地几乎全部没有观众席位。但是,全国具有10000人以上观众席位的体育场馆竟然有 4710家。很多大型体育场馆都处于“赛去楼空”的状态。因此,如何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始终是困扰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

  带动就业方面,71.21%以上的体育场地无专业的从业人员,小部分有固定从业人员的也都在10人以下,因此体育场地在解决相关人员就业方面的力度不足,现状不佳。

  通过研究得出,影响体育场地发展的基本因素是,经济发展为体育场地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增长予体育场地发展重要动力、时尚文化融入体育场地发展的现代旋律、大众传媒是体育场地发展的开路先锋。

  目前,我国体育场地仍然存在类型和结构不合理、政策法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使用效率低下、公益性场地开放程度不高、经营性场地经济绩效差、政府财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在法制方面,应明确各行动主体职责、确立严格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赋予市场经营主体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等方面;

  在不同行政区域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发挥龙头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注重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场地建设;

推荐资讯